第七十六條 黃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黃河文化融入城鄉建設和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黃河文化遺產長廊,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文物、歷史建筑、傳統村落、古灌區等水文化遺產以及農耕文化遺產、地名遺產等的保護,培育沿黃旅游品牌,推出黃河主題公園、精品劇目等具有黃河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開發和培育體現黃河歷史文化、黃河特有風貌、古鎮古村等特色精品旅游線路,打造具有當地黃河流域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和反映黃河文化的新型文化業態。
黃河流域旅游活動應當符合黃河防洪和河道、湖泊管理要求,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
第七十七條 黃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將具有黃河流域特色、體現黃河文化精神的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美術、攝影等文化產品納入公共文化服務目錄,支持單位和個人圍繞黃河流域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發展成就、時代風貌等開展文藝創作,豐富城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第七十八條 黃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載體和文化空間的保護,實施黃河流域文明發源、文化發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加強檔案數字化建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全面系統記錄,完善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和代表性傳承人制度。
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社區,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隊伍培養力度,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推動智庫建設,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制度。
第七十九條 黃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開展長征精神等黨的寶貴革命精神的研究闡釋,推動黃河流域紅色文化傳承與科技、旅游、影視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黃河流域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空間,提升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水平。
黃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打造紅色文化傳播平臺,創作優秀紅色文藝作品,培育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精品線路,創新紅色文化融媒體數字化傳播等方式,豐富紅色文化展示主題、內容和方式,提升紅色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
第八十條 黃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統籌利用文化遺產地以及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圖書館、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教育基地、水工程等資源,提升服務功能,增加和擴大展品的種類和數量,開展館際展覽交流,將館展方式與歷史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緊密結合,推動展示方式向數字化、虛擬化、智能化轉化。
第八十一條 黃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做好黃河流域重點文物考古發掘工作,建立黃河文物保護公共平臺,運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平臺等先進科技手段,實現黃河文物保護安全動態監管,構建現代化文物安全防護體系和監管模式,提升文物保護科技化、數字化水平。
第八十二條 黃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利用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等平臺,擴大黃河文化對外交流,培育發展黃河文化對外傳播平臺建設和重點文化項目,鼓勵支持舉辦黃河文化交流、合作等活動,提高黃河文化影響力。
第八章 保障與監督
第八十三條 黃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履行支出責任,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資金需求,建立常態化、穩定化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
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融資支持,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金融產品,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與修復,建立健全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生態保護投入機制,拓寬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資金渠道。
第八十四條 建立健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明確補償范圍,堅持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合理確定補償標準,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鼓勵黃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采取下列生態保護補償方式:
(一)引導和支持黃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人民政府之間通過協商或者按照市場規則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
(二)支持實施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等資源環境市場化交易補償方式;
(三)支持相關責任主體之間自愿協商采取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其他補償方式。
第八十五條 本省實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
黃河流域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負主要責任,保護責任納入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考核范圍。
黃河流域各級人民政府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目標完成情況納入效能目標管理考核,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對下級人民政府水資源、水土保持強制性約束控制指標落實情況等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
第八十六條 黃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圍繞建設平安和諧的現代甘肅,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單位、個人參與和監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提供便利,并依法調處水事糾紛,構建和諧穩定的水事關系。